登 录
登 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丹棱民间唢呐

访问量:3923

时间:2017-11-07

唢呐,原名苏奈尔,清初从我国西部传入,俗名撒喇子,又名哩尔喇。唢呐原为达官显贵、富家豪绅所独据,后与川剧锣鼓、胡琴合乐,逐渐进入平常百姓家,成为独具风格的民间艺术。清代和民国初期,在丹棱广大农村,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春分、端午、中秋、春节等时令节气皆请唢呐艺人吹奏唢呐,以寄托喜怒哀乐之情。建国以后,唢呐逐渐从乡村进入城市,大凡节日庆祝、工商业开业庆典、社会事业活动、省市大型文化活动亦请唢呐吹奏手组团参加巡游表演或登台演出,成为城乡群众钟爱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祖传孙、父传子,夫妻、兄妹、父子、祖孙三代同台演出屡见不鲜。一个唢呐吹奏手每年利用农闲参加演出,少则收入四五千元,多则收入万余元。唢呐集文化性、艺术性、趣味性、经济性为一体,雅俗共赏,既是文化遗产,又是新兴的文化产业。

丹棱民间唢呐历经100多年的传承,现存曲牌《将军令》、《望娘调》、《步步高》、《小开门》等20余首古曲。200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