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神竹编工艺

访问量:3269

时间:2017-11-09

青神竹编伴随着桑蚕文化而发展起来,其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蜀王蚕丛氏教民农桑起,青神先民就用竹编“箕”养蚕。县境内汉墓中出土的“执箕俑”就是很好的佐证;到唐代,张武率县民编竹篓填石拦“鸿化堰”提水灌溉农田。旧县志载:“竹石垒者几多丈”,民间普遍使用竹编篼、筐、篮,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岩寺摩崖造像及题刻中就有唐代咸通元年(860年)的“提篮观音”;明代,县人余承勋进京考进士后任翰林院修撰,所用的竹丝书箱、膳食盒非常精美,朝野为之称道,现藏于“中国竹艺城”;清代,青神精美的竹编宫扇,被列为朝庭贡品;民国时县人将写有 “抗战到底”的细竹丝斗笠用以慰劳抗日将士;新中国建立后,青神竹编工艺不断发展创新,名人字画、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精美竹编艺术品几可乱真,受到人们广泛喜爱。

青神竹编工艺由选竹、制篾、编织、装饰等工序组成。全部工序纯手工操作。

青神竹编工艺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桑蚕文化的见证,至今在广大农村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县从事竹编工艺生产的从业人员近3万名,其中传承代表人物有殷超、陈云华、宋美湖等。目前,青神竹编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2亿多元,成为青神县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眉山市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2008年,青神竹编工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