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瓦屋山歌:诉说2000年的忧伤

访问量:2678

时间:2017-10-07

 “清早起来雾沉沉,误把树桩当成人。抱到树桩亲个嘴……”在洪雅县瓦屋山下,每当劳作之余,这种粗犷又带着忧伤的山歌在便在山间响起。

在洪雅县瓦屋山下的复兴村,四周青山环抱,一条王河贯村而过。相传2200多年前,秦始皇灭楚国后,将楚王之族被全部押送到严道古城(今洪雅瓦屋山下复兴村一带),楚人到达严道后,他们将先进的冶炼铜矿技术和文化传授给当地青衣羌人,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楚人与青衣羌人相互团结融合,组建家庭,繁衍后代。楚人有着刻骨铭心的亡国痛,青衣羌人有着离家别乡之愁,劳作之余他们面对王河东逝水,百感交集,编写许多与生活相关的山歌,相互对唱诉说各自忧伤,楚羌两地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既有楚歌韵味,又有羌人音色的羌风楚韵——瓦屋山山歌。  现存“瓦屋山山歌”有《报门歌》、《打笋歌》、《送情歌》等300多首,多为楚人和当地青衣羌人的恋歌或情歌,主要反映楚羌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他们所创作的歌词主要是劳动歌,情歌往往是男、女对唱,也有独唱和众人齐唱。有反映楚羌人思念家乡的山歌,如“清早起来雾沉沉,误把树桩当成人。抱到树桩亲个嘴,过后想起好笑人……”也有反映楚羌人勤劳勇敢、劳苦艰辛的劳动歌,如《打笋歌》:“六月打笋笋不生,七月打笋笋上林,好吃不过摇尖笋,好耍不过跑山林……” 

    “瓦屋山山歌”是一种带哭腔的山歌,因为楚人和羌人有着亡国离家的共同命运,他们所创作的山歌或民歌都带有一种忧伤的哭声,听起来既有楚歌的韵味,又有羌人的音色。在唱法上,瓦屋山山歌有四种音调,“耶…喂…啊”均为山歌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常用字眼,“耶…喂…啊”都是哭腔较浓的声部,与川西北山歌(民歌)有很大的区别。有学者认为这是瓦屋山区特别是复兴村,独有的楚歌之一。

    瓦屋山山歌被称为楚羌人远古的遗音,流传在洪雅、雅安、乐山部份山区地带,特别是山歌的哭声被广泛用于忧事首场之中,更能引起人们的悲伤而被认可,山歌与打唱配合,似乎又是川剧的形式,很值得学者们去研究。“瓦屋山山歌”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歌词多用“赋、比、兴”手法,生动形象传神,所表达的意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完)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