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感谢生活》:从另一种角度看文革十年

访问量:

时间:2025-07-24

标题:《感谢生活》:从另一种角度看文革十年

作者:落落不想堕落

书名/书的作者/出版社:感谢生活/冯骥才/四川文艺出版公司


正文:

朋友:

最近看完了冯骥才的《感谢生活》,本来只是因为小史的推荐,为完成月共读任务才阅读的书。因为,我本身对文革这段历史并不十分感兴趣,大人们对此很多时候也不会细言,常常讳莫如深,大概是不想提起。

而《感谢生活》这本书,是在文革背景下,由五个小短篇组成的一本书,看完第一个故事,就好像追电视剧一般,刚上头;就忍不住想知道第二个,第三个故事,到底说了些什么?

它打破了以往,我对文革这段历史的描述认知,虽然《感谢生活》一书,也写了文革背景下的不幸和苦难,但冯骥才的文笔落脚点不仅是苦难,而是为了从苦难中写出坚强和温暖,对生活的执著和向上的力量。

在冯骥才的笔下,大概苦难中也能开出温暖的花来,在不幸里也有能淘出的夺目珍珠,他不是为了批判文革而写,是为了给人希望,给人力量而写的。

一、最令人心疼的女主——白慧

《感谢生活》全书,由《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感谢生活》五个短篇故事构成,一样的是都描写的是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故事,不一样的是里面涉及的情感,有的侧重写恋人情,有的重点写亲人、爱人,还有的着眼于写同事、朋友甚至狗子,不过再怎么写,写的都是生活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因此你会觉得没有距离感,这些人,可能就是你的爷爷奶奶辈;这些人,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在这五个故事中,最令我心疼的女主角是《铺花的歧路》故事里的白慧,她美丽、善良、年轻,对党忠诚,对社会主义信仰坚定不移。因此,在响应党的号召上,完成度也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她对党的忠诚和对社会主义信仰的坚定不移,所以才会对被认为是“敌人”的女教师狠狠砸去,又因为她的善良,在内心成熟和思想觉醒后,发现自己伤害了一个好人,而内心痛苦内疚,无法原谅自己。

尤其是,故事的戏剧性在于,白慧被错误思潮利用唯一伤害的女教师,正是她唯一深爱的男生常鸣的母亲。她和他,如若没有文革这样的事情,必然是男才女貌,门当户对,可以和和美美在一起的神仙眷侣,而如今故事以白慧自愧不已,独自来到湖边,悬念式的收尾。

这挣扎的过程中,白慧放弃了原本舒适的生活,她企图从这崇高的救死扶伤的工作主观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获得生活的勇气,让空荡荡的心也一点点充实起来。

朋友,你试过没有意义感的重复生活,并且活在无法被原谅的愧疚感中的日子吗?这感觉真的比蹲大狱还难受,唯一的解决方式便是寻找自己的意义与价值感,一点点去充实自己的心。

二、最动人的细节描写

书中的故事情节,各有各的精巧,各有各的气质,但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和忍不住感慨的是冯骥才的文笔,他对细节的拿捏和对各类修辞的灵活运用,让人不得不叹服,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

面对画家前后处境的落差,他写道:尤其近几年的骤变,过去的事对于他犹如隔世的事,去之遥远。像他这样的一个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子打落下来,摔的粉粉碎。那些五光十色、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无人顾惜。他落魄了,被人遗忘了,无人问津了。原先整天门庭若市,现在却门前冷落车马稀。

大吊灯,闪耀辉煌、高高在上,但落魄后,留下的只有被打破,被人踩在脚下的玻璃碎片,纵使再五光十色又如何?依旧无人问津。冯老的如此比喻,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对于人心,面对人性,他如此写道:心与心,有时候能像雨滴水煮那样一碰就融成一个;有时却像星球之间距离那样遥远。从这个星球向那个星球上要遥望,那里云包雾裹,玄奥莫测,是一个很难解开的谜团。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很奇妙,有时候一拍即合;有时候,同床异梦,或再熟悉也是陌生人,就像谜团,很难解释,但冯骥才的文笔,能把人性的特性既高度概括,又写得独具美感,而且又承接故事的推进,在小说中毫无违和感,这样的笔法,我甚是惊羡。

文中还有,一句我很喜欢,分享给你:一切事物,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好像都在发光、喘息、出声,连阳光、风、摇动的树影,恬静、微细、亮晶晶的浮尘都是有感情的。

读到这一句,就是觉得冯老是个心思多细腻的人啊,注意到的是阳光、风、树影,甚至是漂浮的尘埃,也能写得这么细致,读来有这样的美感。

三、最深刻的生活哲学

忘记哪个大家说:“每个作家都是暴露狂,暴露的是自己最隐私的自恋。”我在想,若运用这个理论,那冯骥才是经历了多少生活的困苦,才能做到如此豁达又通透的面对生活。

我虽然活了仅短短二十余载,但自问吃的苦不少,因此看到《感谢生活》中关于生活,关于苦难的文字很有共鸣,但让我写出这样的文字,怕是绝无可能的。于是,只能默默誊抄,偷偷习得了。

有时,生活逼着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去演戏,一本正经地出丑,或是引人发笑地正经。

你认为你是导演,摆弄别人,而你实际也不过是一个扮演导演的演员。那不怨别人,因为你有凌驾众人头上和飞黄腾达的痴想。

读到这段关于生活的文字,我的感慨是:生活,才是最厉害的编剧,你以为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有时候回头看,好像被生活牢牢掌控,被生活愚弄,却毫无办法,只能默默承受,痴笑自己的自以为是。

世人的苦难叫他们尝透了。但你从表面却看不出一点受苦的痕迹。有时,他们想你到处自己那些崎岖坎坷,使你难以置信!他们......他们真像一个奇妙的魔术袋,生活把一件件粗的、硬的、尖利的,强塞进去,不管接受起来怎么艰难,毕竟没把它撑破,最终还是被他们默默消化掉了。

关于这段,有书友讨论说:我真觉得那些文革期间坚持的人很厉害,我之前看电影还老说,如果我真的进到电影里面碰到丧尸或者鬼,说不定我就先吓到自杀了,感觉我是很容易放弃的人。

其实,我想说:真正遇到事儿的时候,也许你比你相信的还要坚强。好像,过惯了安逸生活的大家,很容易低估自己对生命的韧性。曾经我也会这么想,如果遇到如此这类的苦难,我肯定熬不过,我肯定很害怕,先自杀了。

但事实上,当我真正面对苦难,当困苦真正来到时,我并不是像曾经想的那样,那么容易就放弃,不干了。因为放弃本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朋友,请相信我。当苦难出现的时候,生活给你一记甚至你连躲都来不及的耳光,甚至它打过很久,你都还没缓过神的痛楚后,大多数人仍然会选择去消化掉,去面对的。真实的状态是当你消化完了,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那些曾经艰难的岁月是怎么度过的。再回首,不堪回首。

其实,真不是他们够坚强,他们与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而是人性本身很坚韧。

结语:

《感谢生活》,除了题材是文革背景外,其余不论是文笔可读性,情节精巧性,生活哲思性,都十分的可,是一本你想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能收获惊喜的不错佳作。






出处:

——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