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大好河山可骑驴》:宋词里那些感动你我的故事

访问量:2772

时间:2017-05-05

《大好河山可骑驴》:宋词里那些感动你我的故事

文/沈一默

大好河山可骑驴\王这么\长江文艺出版社


    “读书这件事,与其说是好学上进,不如说是一种病症。娘胎里带来,后天不幸又欠管教,任它流毒蔓延,成了骨子里的祸害。”这是本书作者王这么谈及钱惟演时对读书这件事的一段戏谑自嘲,虽是戏谑反倒恰合我心,正如本书一以贯之的风格特点,幽默风趣、细腻透彻,再加上点特立独行、剑走偏锋,混合成了一种特别的风格,在一众讲解诗林词话的作品中抓住了我的心。

    《大好河山可骑驴》名字起得独特,不过文章讲的既不是游览河山的散文,也不是辨别驴马的说明,这是一本正儿八经的讲述那些让人心折的大宋词林名仕的集子。从起名字上已能看出作者独出心裁的特点,但骑驴这件事在作者的讲述中也确乎和诗词与山河有着莫大的关系。

    自丢了燕云十六州,北方失去了屏障的同时也失去了牧马的草场,有宋一朝,马都是极紧缺金贵的战略物资。马匹紧缺,高官显贵者尚且能得之一二,到了本书论及的这些词林大家,能代步的大约也就只能是驴子了,这是现实的一面。精神的一面则是因为骑马总带有一种昂扬的气质,那是煌煌大唐的精神,到了宋朝,到底差着一层精气神,就如词这一体裁,要渺宜修,寄托幽思,这一种氛围和策马扬鞭春风得意就搭调不起来。

    如此就让这些词人骑着小毛驴看遍大好河山吧。首先出场的就是“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陆游,陆游的诗在上学时背过《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篇,印象里陆游就是一个一心为国却期望落空的悲愤形象,然而随着读书渐多,先是看到陆游的深情——错错错,继而又看到了陆游的顽皮——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再来又看到了陆游的豪迈——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总之,看得越多越发现曾经认定的那个悲愤的形象实在太过片面,但这样的固化印象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比比皆是,幸好,我又看了那些后来的书。《大好河山可骑驴》中就讲述了陆游曾经的飞扬与后来的不得志,这里有个人性格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大时代决定的共同命运,北伐失败,主战派势力不得不退缩,而后的派系斗争(并非全部处于私利)让陆游几起几落,但战争接连失利,主战派只能一退再退,纵陆游胸怀抱负,也只能叹一句“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与陆游同此一叹的还有辛弃疾,辛弃疾念着“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然而到死他也只能作此一叹,就如王这么写的,辛弃疾根本无心写词,偏偏写上了词坛高峰。辛弃疾曾经单枪匹马取叛将首级,也曾带领五十余人千里奔袭直捣叛军大营捉到张安国,这是一个马上英雄,胸有百万韬略,身有剑气长虹,可是最后这一切都只能写进诗词里,成就“爱国词人”这一美名。

    作者王这么在豆瓣上写道在重新修订版本时将此书重看了一遍,“居然某几个段落把自己看哭了,丢人!”其实不丢人,因为我也几次喉咙哽咽,眼眶湿红。其中就有写陆游为辛弃疾写长诗送行的这一段。“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这是一个真男人对另一个真男人的劝勉,然而国家到底没有重用他们,大宋到底一退再退,终于无路可退就此亡国。

    幸而王这么还写了后面的故事,辛弃疾虽然不得国家重用,虽然抱负难成,但日子终究还是过得蛮不错的。这也是一个略略让我惊讶的地方,因为在固有的印象里,似乎英雄总是潦倒,而曾经读到的对辛弃疾的介绍里也少有提及这一方面,也许是为尊者讳,但我觉得真的大可不必,如王这么这样的摊开来写,不避讳不掩盖,非但不会损及辛弃疾的形象,反而让人更加了解辛弃疾的性情与手腕,也因此更加敬佩他的选择。

    在大好河山中骑驴而行的人还有许多,苏轼、李清照、秦观、晏几道……这些人都有他们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故事,王这么则用或诙谐或细腻的笔墨将他们一一书写,带给我们或理解或叹息或感动。

——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