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人有归处,后会有期

访问量:

时间:2023-08-24

《荒墟归人》:人有归处,后会有期

文/施施小洛




书名/书的作者/出版社荒墟归人/那多/中信出版集团




那多 《荒墟归人》读完,简单说一点感想。

故事开篇,那多来到因三峡工程被淹没的废城,在水下跟随神秘人得遇奇观,然而上岸后故事来到第二章,这个神秘人突然从所有人的记忆里消失了,只留下一抹浅浅的影子。

你甚至会怀疑是自己记错了,翻回去看,会发现前面大家的对话中,这个神秘人分明就是切实存在的。你好不好奇?

故事里的那多抓着这一抹影子,一点点找出了这个根本没有来过水下旧城的神秘人。故事由此逐渐展开。

那多不愧是大师,紧接着抛出疑问:你有没有过双重记忆?明明第一次到过的地方,可你却觉得来过;明明记得某个名人死去,可他却好好活着;明明记得小时候学过的某个字,如今却从字典里消失……

这些群体性的困惑,在《荒墟归人》里给出了一种解答。合理,庞大,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丰沛的想象力。

腰封文案不是太贴合,个人认为《荒墟归人》并不烧脑,故事悬念很足,节奏也快,根本没有闲暇空隙让读者去主动“烧脑”。只是因为那多的想象力太丰富太繁盛,涉及到的知识体系庞大复杂,有一种“离读者很遥远的高深的知识点太多了”的感觉,所以比较需要用到脑子去思考,去理解。

但是没有任何相关知识储备也没关系(我就没有),那多的文笔足够让你看懂它们是如何美妙地组成了这个故事。

这些数学、物理、量子力学、时空、宇宙、宗教、网络、等等各种科学,我不知道有几成真,几成编,这也正是那多手记系列一贯的风格:基于真实之上的虚构,读完就会想,卧槽,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当真如此。

看完《荒墟归人》,我也在想,会不会这真的是真的,甚至因此得到了一些安慰。因为它的主题是关于灵魂的归处。腰封上写“每个人都有来处,每种关系都后会有期”。如果灵魂真有所归,也就不用惧怕死亡了。

故事以“废墟”为切入口,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废墟:因三峡工程被埋入水中的旧城;而后延伸到一些在逐渐日落将成“废墟”的行业,比如纸媒;再上升到了网络世界中的废墟,死去的首页,倒闭的网站,下线的游戏,一切有过情感印痕的虚拟世界;接着转到了人类的本质:每一个人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淡忘的少年的欢喜,童年的梦想,烙印上那些狂喜那些痛苦的灵魂,最后都成了废墟。

荒芜的废墟贯穿始终,那么“归人”又是何意?这既与那多的文艺气质相匹配,又与故事想表达的核心思考相契合,真的就是前文说过的,人有归处,后会有期。

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过去的东西不断被推翻,被覆盖,新生事物飞快到来。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地方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多的废墟。这是中国速度背后的东西,从前的一切被急速的淘汰和覆盖,人们看到的什么都是新的。旧的东西被排除在视线之外。

然而,总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你们猜,那多老师指的是什么?

《荒墟归人》某个角度来讲,应该算是《喂食者协会》的续篇,后者我是2013年读的,情节忘了大半,对人物印象很淡了。虽说故事两者关联不大,没看过喂食者也不影响阅读,但毕竟在阅读体验上受了一些影响。

而且作为那多手记系列的新作,除了主角那多,其他各个角色,此前十几本书的故事,也在书中偶有提及,感受同上。

这或许也是系列作品不适合出版间隔时间太久的一个原因了!所以何夕失踪的故事,那多老师你什么时候补全!




——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