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人间不责备》:我想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柔软的文字

访问量:2312

时间:2019-10-12

《人间不责备》:我想我们还是需要一些柔软的文字

文/烟波人长安

王晴/中信出版社



朋友给我发微信,说给你寄本书吧?

我说你别寄了,寄了我也不看,我最近吧刚买了一台switch……

她说还是给你寄好了(为了不让“寄”跟“吧”出现在一起,这一句我改了两分钟),你有空看看,对你有好处。

结果在塞尔达里扫图扫了两圈,又出去玩儿了一趟,我才想起来看这本书。

看完我也才知道,为什么我朋友非要让我看。

确实有好处。

这本书,看着很舒服。




我不认识作者,甚至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所以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这篇书评的内容完全不带有吹捧成分。

我只是很惊讶,这个年代,还有这么柔软的文字,篇幅间充满着自省、沉静和孤傲,像是有一年在北京凌晨的街道上看到的一辆洒水车,周围黑暗而寂静,路灯下它旁若无人缓缓开过,专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同几个小时后的喧闹和人来人往完全隔绝。

同样很惊讶,在我极少探知的一隅里,还有这样一个奇妙的人,经历过中国摇滚乐的黄金年代,经历过那个文艺世界曾经无比辉煌而恣肆的时光,像是一个少女搬着板凳在巷口,看着巷子拆掉盖起高楼,看着尘土飞扬人声沸腾化作钢筋铁骨,眨着眼睛安然闲坐,多少年过去都还是她本来的样子。

不知道你有没有那种夜深时一个人在桌前守着一盏台灯的经历,我以前常有,四周静得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和键盘声,恍若天地间只此一人,能想到很多更向心底去的东西。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很喜欢作者写朴树的那篇,写“对于想认真活着的人,有些苦,免不了要吃”,写“抵抗命运是灾难,认账才会心安”,写那些有趣的灵魂怎样挣扎着和世界和解,写那些装酷的少年怎样慢慢学会用合适的方式维护自我。

也喜欢她对于生活细节的洞察,对文字的洗练,对那些细微的感情游刃有余的思考。

她写死亡,写朋友,写众人心中的孤独,写浮华深处寂寥的角落,带着一种强大的博爱和对世间万物的尊重与理解。

她对抑郁症的认知是我见过最温暖的,对不同人不同心绪的共情是我见过最平和的,她说她“希望能够理解人的心灵,如同想知道群星为何闪烁”。

她是那种少有的、见过种种无能为力和苍天不公平还可以保持温和的人,也是一个可以把外部的混乱和压力减少到最小、只关注生活本身的人。




我不是这种人,我静不下心,而且这几年越来越静不下心。

起初我以为是手机闹的,后来发现跟手机没关系。除了爱情,我没有办法彻底地、全身心地、从头到脚地长时间投入到某一样事物里,不把它掰开揉碎了不罢休,我没有办法独立在所有人之外,完全不考虑别人的看法。

我总要从外界获取认同,才能得到自信和骄傲,总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关心什么事,才觉得有真实感。

我甚至偶尔会带上戾气,觉得很多事不该是这样,应该强硬地去解决,鸡蛋碰不过石头,那就上金刚钻。

所以我很尊敬作者那种不急不躁的风格,那种能沉下去单纯地关注自我的态度,你能感觉到,对她而言,行文遣字是一种愉悦,用心思考是一种快乐,她如同一片看不到边的大湖,扔一颗石子进去,转眼间就被平复。

我觉得她仿佛是快进的时代里,自己按了暂停键的那个。




这个时代走得太快了,快得容易让人迷失,让人焦虑,于是多数人更喜欢煽动性的东西,因为那是更方便获取的刺激。

物质至上掌控着话语权,人们渴望被关注,被欣赏,为了多得到一个赞,不惜动用自己承受不起的谎言。

但这本书不是,这本书里你看不到愤怒,看不到鸡血,也看不到对谁的迎合,或者对谁的不屑。

它就是一个看过很多喜怒哀乐的人自然有的样子,自己消解掉负面和欲望,平和地、不带私货地陈述生活。它是难得的真实。

我想我们还是需要一些这样柔软的文字,至少可以让人从热门话题、明星离婚、朋友圈爆款、网红带货中短暂地走出来,看看自己。

至少可以让人能有一个安静的夜晚,为一些美好的想法失眠。

就像在偌大的宇宙里,寻找一根细小的头发。这肯定是不能帮你赚到钱,也不能帮你火,不能帮你“斜杠”也不能帮你“靠副业月入两万”,但有时候,这种纯粹的、无意义的乐趣,也许更重要。


——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