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 摸摸头 2.0》:远方未必有多好,你只是厌倦了当下
访问量:2253
时间:2019-11-12
访问量:2253
时间:2019-11-12
一直想谈谈大冰,他很火,也很有争议。
他的书卖得那么好,却让很多业内人觉得名不副实。
调侃大冰的人很多,崇拜他的也不少。
他像是一个符号,畅销书的背后是一种普遍焦虑而不安的情绪,太多年轻人不甘于平凡,却又无法不平凡。
现代人对枯燥生活厌倦后,生命力逐渐消退,要么混吃等死妥协自我,要么想逃离又不知往哪去。
这时候大冰和他的书出现了,浪迹天涯放荡不羁,轰轰烈烈自由自在,里面的故事和人物都像是古龙笔下的江湖,快意恩仇潇潇洒洒。
这就像是起点上的爽文一样,切中很大一批年轻人的爽点。固然人们受困于生活不得自在,却在他的书中看到了人生的可能性,不由向往,甚至痴迷。
其实很正常,成人童话永远不缺市场。
就像日本的漫画中,王道永远是热血、努力、冒险、梦想,而日本社会却总给人压抑拘谨的氛围。
现实越逼仄,人们对自由就越渴望。
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中有一句台词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去,你会发觉没什么特别。在翻过来,会觉得这边更好。
大冰就是那座遥远的山。
他本人到底怎么样,其实不重要了,他早已成了读者心中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个编织梦想的吟游诗人。
或许我猜想,读者爱的根本不是大冰,而是他笔下或真或假的人生可能性。
真实的生活绝不浪漫,永远充斥着俗气与琐碎。
柴米油盐五险一金,车贷房贷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的工作,剪不断理还乱的社会关系。只要你是世俗社会的一员,就不得不接受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的困境。
清醒本来就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所以浪客永远在喝酒,永远在流浪,永远在半梦半醒之间讲一些似是而非的传奇,永远不会专情于一个姑娘。
每一个人细细品读,都是很复杂的结合体。
一个按部就班的上班族心里,可能藏了一个艺术家;
一个温顺懂事的乖乖女内心,可能藏了一个妓女;
一个老实巴交的小公务员心里,可能藏了一个野心家;
所谓的我,就是一个个欲望与现实纠结的产物。
大冰的书,满足了不少人想做却又不敢做的梦。
放弃一些东西,未必能得到另一些东西,为了维持生活本身,我们已经精疲力竭,偶尔一两次放纵固然无伤大雅,真要豁出去活出自我,太多人没有试错的成本。
看电影,玩游戏,看小说,这些容易让人沉迷的事物,无非是兜售了一个个廉价又轻松的梦,你在梦里策马奔腾,对酒当歌,轰轰烈烈,无拘无束。
梦醒了,该干嘛干嘛,现实强大的引力总不会让人过得太飘。
大冰真的活得那么痛快吗?
据我所知,他养了一大帮民谣歌手,用自己的稿费帮一个个居无定所的年轻人交社保医保,专心唱歌。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一种投资,还是纯粹的江湖豪情?
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惫,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筒那样不停喷发火球火花,在星空像蜘蛛那样拖下八条腿,中心点蓝光砰的一声爆裂,人们都发出‘啊!’的惊叹声。——杰克·凯鲁亚克
一个人一旦成了名,就变得不再是个人,更多是别人想象的寄托。
偶像,明星,政客,名流,他们真实的本质是怎么样的根本无所谓,他们表现出的样子是否符合目标群体的期待,才是这个时代的需求。
有人觉得以大冰的文笔称不上是个作家,他的故事也只是鸡汤,不可信。
这个市场决定一切的时代,真真假假都不重要了。
当我们过了爱做梦的年纪,自然会去寻找其他的精神需求,然而这个世上永远不缺爱做梦的人。
说大冰不好的,说明已经长大了,不再相信成人童话,不想去做虚无缥缈的梦。
那些依然热爱的,也不应该被嘲笑与调侃,至少这些人还有一颗童心未泯,愿意相信写意的人生。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好与坏。
只要人们永远不满足于眼前的生活,诗和远方就不会断绝。
远方真的有那么好吗?
未必。
说到底,你只是厌倦了当下而已。
——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