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玩儿》:玩儿家于谦

访问量:2583

时间:2018-04-30

《玩儿》:玩儿家于谦

文/李小丢

玩儿/于谦/湖南文艺出版社


最近,知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搭档、也是知名相声演员的于谦——出了一本新书,叫什么来着呢?叫《玩儿》,里面呀讲的是他这几十年来“玩儿”的心得。说到这里,有的读者要不乐意了,嗨,玩儿还不简单吗?玩儿还用写?谁不会玩儿啊,打小拖着个溜长的鼻涕虫儿,撅个屁股蛋儿弹玻璃球、拍画片儿,谁不是从那时候过来的啊?长大了谁还玩儿那些?

一瞧有这么个想法的啊,他就不是个“玩儿家”。郭德纲在序里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行出色都能成家。玩儿好了就叫玩儿家。”玩儿谁都会,可是玩儿好了,玩儿出趣味,玩儿出水平,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老北京人有句话:这人要是精,成不了龙,也得成个“虫儿”。 “虫儿”指的就是在一个行当里深入进去,成了行家里手的那些人。李成儒在电视剧《人虫》里演过一个“古玩虫儿”的角色,一门心思扑在葫芦做的蛐蛐罐儿里。这文娱圈里的“古玩虫儿”还真不少,马未都、王刚都是个中里手。他们也都属于“玩儿家”中的一类,而于谦跟他们又有不同,谦哥玩儿的是活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他都爱,爱到在京郊弄了个60亩的动物园,养着大大小小数千只动物,这是他的“玩儿”。

说到这儿,免不了又得有人痛心疾首了,玩物丧志啊!接下来就该如数家珍、咬牙切齿地数落了:你看这李后主不务正业,就知道写词儿吧,被灭了;你看这宋徽宗玩儿蹴鞠、玩儿花石纲,忙着写字画画吧,国丢了。可是一细想,这叫偷换概念吧,崇祯自即位以来兢兢业业、枕戈达旦,也没挽回明朝覆没的噩运,而唐明皇热衷于打马球编排舞曲儿,成了梨园始祖,不还是开创了开元盛世嘛!还是郭德纲说得好:“说玩物者丧志,也没见不玩物者干成什么大事呀?”照李后主和宋徽宗他俩的政治觉悟,就算是啥都不玩儿,还是一样的后果,而玩儿,至少能让他们的名声比皇帝的名号更响亮——其实历史上玩儿的比他们凶的皇帝大有人在。

谦哥是这么看待他的“玩儿”:人得有个爱好,日子过得才充实。郭德纲之所以叹道:“他比我活得值!”,也是因为他从谦哥身上发现:“玩儿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建立在高标准生活质量上的一种行为。”早年间不是有个新闻嘛,说的是两个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A品学兼优,在个人履历里填了一堆获奖情况,B成绩平平,写的是“会做一手好菜,喜欢绣十字绣。”最后的结果是B被录取了,校长的答复是:“一个没有个人爱好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的火花闪现的。”

论“玩儿”的重要性,谦哥对此深有体会。他记叙的玩儿的历史,其实也是他个人的成长史。从不会玩儿到会玩儿,他没少走弯路,少交学费。从小时候第一次花五毛钱买了两只粉眼儿开始,他就迈上了漫漫求知路。从在文工团时候的有时间没钱,到初初成名之时的有钱没时间,再到稍微有了点时间之后充满土豪做派的一顿瞎买成了冤大头,他才发现,原来我根本还不会玩儿。任何心浮气躁、目的不纯的做法,必然会被各种私欲蒙住双眼,上当受骗不说,还根本享受不到玩儿的乐趣。

于谦发现,这玩儿和相声没什么两样,也可能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最初接触可能是喜欢、爱好,乍一入门觉得不过如此,都有一个小马乍行嫌路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过程。可是你深入往里钻,越钻越觉得深不可测,越学越觉得难,甚至难到可怕的地步。“我自从十二岁坐科学艺,至今三十余年,然察其莫测也不过三五年而已,其间以勤补拙、摸爬滚打,不敢稍有懈怠,即便如此,还深觉远不及人。”想要精通玩儿,也得和精通别的学问一样,付出同样的、甚至更多的精力。

然而玩儿也得有度,进得去、出的来,来去自如,才是玩儿的至高境界。于谦的好朋友三哥,就是因为钻到玩儿的眼子里太深,日思夜想成了魔怔,精神分裂进了医院,最后甚至上吊自杀。这件事发生之后,他才想起年轻时候的一件事来:有一次他调教了一只学名红嘴蓝雀的寿带,这鸟不但品相好,而且按玩儿鸟人话说“全活儿”,啥都会。在鸟市玩儿上两把,就有小伙子要出一百二十块钱买,那可是1987年!可是于谦不舍得卖,说时迟那时快,有个小姑娘跑上来说要抱抱鸟,一下子把鸟给吓跑了,只落得他追在鸟后边儿“嗨、嗨”地叫着它。京城有名的玩儿家九爷从容淡定地评价此事道:“玩意儿终须落声嗨……”

于谦这才慢慢琢磨出来:玩儿,应该是像书法和气功一样的,是一种沉心静气、神游物外的自得其乐。不该让得失悲欢萦绕于心,不然就变成了物玩儿人,而不是人玩儿物了。玩儿本是一件小事,但是从玩儿中能看见的,全都是关乎人生的大事儿。而于谦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于谦,和他的“玩儿”不无关系。

更重要的是,“玩儿”是老北京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说前门大碗茶和豆汁儿焦圈儿是老北京日常生活的“表”,那么“玩儿”就是“里”。那种坐看王朝盛衰更迭,依然坦荡过生活的劲儿,就是“玩儿”带给他们的。玩儿不只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宝贵的生活哲学。


——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