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认识世界》:从《认识世界》出发,去探寻生命的本质、人生的态度与人类的智慧吧!

访问量:1404

时间:2021-06-21

《认识世界》:从《认识世界》出发,去探寻生命的本质、人生的态度与人类的智慧吧!

文/薛宝钗的冷香丸

《认识世界》/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现收藏于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的传世名画《雅典学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桑西创作的一幅壁画,画中描绘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画面的中心人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处于众星捧月的焦点位置。围绕这两位大哲学家,拉斐尔共刻画了近60位学者名人,所有人物都朝向中央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人物,或行走、或交谈、或争论、或计算、或深思,每个人都沉浸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辩论的气氛中。他们寄托了拉斐尔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类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集中赞扬。

 

       哲学起源于日常,但超越日常。在追问意义和真理的过程中帮我们发现问题,社会的问题,人的问题,时代的问题,宇宙、人生、自然等之间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哲学问题其实与人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哲学问题。《认识世界》就是专门写给关心生活的大众的一本像小说一样通俗好读的哲学史,旨在破除阻碍,扩展人们思考和生活的范围,带领每个人走入哲学的殿堂。

 

       按照传统的历史分期,古代哲学起源于曾在公元前585年预言了日食的泰勒斯,成就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终结于公元529年查士丁尼关闭雅典学园。而中世纪哲学则通常指西欧的经院哲学,它以奥古斯丁和波埃修为先声,13世纪进入其黄金时期,在阿奎那的哲学体系中登峰造极,在邓·司各脱和奥康的威廉之后走向没落,15世纪中叶为文艺复兴学者所取代。这段历史绵延两千年,人物众多,研究文献浩如烟海,很难在一本书中将其融会贯通。但德国当今知名哲学家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的近作,哲学读本《认识世界》一书却做到了,它的出版无疑为哲学爱好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首先,普莱希特对被誉为“希腊哲学之父”的泰勒斯创立的“爱奥尼亚学派”以及毕达哥拉斯创立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创立的“赫拉克利特学派”与巴门尼德开创的“埃利亚学派”在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予以了肯定。通过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等人的原始朴素哲学思想引出了古希腊哲学史上伟大的“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者;亚里士多德更是与老师柏拉图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性和经验并重的哲学生命蓝图。

 

       书中介绍了柏拉图的中心思想及其著作《理想国》,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很好地继承并完善了苏格拉底的一部分思想,他希望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雅典,由卫国者,士兵,普通公民组成。柏拉图在《理想化》中以三部分对话的形式描述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他论述的理想国家形态成为后世的国家制度、政治统治的模本,表现了一种浪漫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可以说是近代“乌托邦”思想的源头。同时,柏拉图也被誉为“西方唯心主义的开创者”。

 

       在柏拉图之后,其学生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也是最早论证地球是球形的人。

 

 

   与古代哲学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不同,中世纪哲学的合法性从来不是不言自明的。尽管今天的我们已经远离文艺复兴作家将这近千年历史贬斥为黑暗时期的主张,但是哲学和信仰在这一时期不同文化中紧密关联,这仍然要求哲学史们回答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中世纪哲学?

 

       在普莱希特看来,由于中世纪教会思想的引入,哲学的历史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与传统信念相反,基督信仰不仅不是哲学思考的可能障碍,而且是激发哲学思辨的新的要素,因为它使得经院哲学家们必须去面对希腊哲学日程中不曾包括的理论难题,特别是对于“存在”或“是”的形而上学反思。

 

       中世纪哲学史的使命不在于将论证和信仰相剥离,揭示基督教神学中所隐藏的理性因素,而是要展现天启信仰如何成为哲学论证的有机要素以开创新的哲学形式。在此期间,教会所关心的始终是以多样的形式系统化传播自己新的信仰指导,他们不需要人们有自己的思想,只要能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就够了。因此,曾有人评价中世纪的哲学思想除了上帝,还是上帝,从这一点来说并不为过。

 

 

   古希腊终极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拷问灵魂的人生哲学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关于这三个问题,以今人看来并不可能有一个令所有人都信服并接受的标准答案。但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哲学理论的基础与中心思想,他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这也是其毕生集大成之作《理想国》的创作雏形。

 

       这本《认识世界》除了通俗易懂之外,还穿插了大量与哲学史和哲学思想有关的历史故事。普莱希特认为,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应当在时代背景中介绍和讨论。哲学思想可不是凭空从哲学家的头脑中蹦出来的。它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条件。

 

       例如,货币的产生,对哲学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著名的苏格拉底审判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派系斗争?战乱时代的哲学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普莱希特在书中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详细解答,并将不同时期的各种哲学思想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还原,把影响哲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各方面都予以充分展示,在思想背后的历史与社会中,将一个立体鲜活的古代哲学与中世纪哲学史向读者娓娓道来……


——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