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无悔人生就是沿着内心前行
2022-06-18《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无悔人生就是沿着内心前行 文/言立方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陈行甲/人民日报出版社 第一次知道陈行甲这个名,还得益于褚朝新写的《其实,我还想进步》。这次是书籍《在峡江的转弯处》。这位曾经的网红县委书记,将湖北巴东县这个穷乡僻壤建设起来,成为一个条件逐步改善起来的县域,功不可没。 陈行甲,原本可以沿着仕途走下去,且是前途一片光明,是优秀县委书记。但在人到五十的时刻,...
查看详情 -
《六极物理》:《六极物理》中关于“现实中的黑洞如何诞生?”
2022-06-18《六极物理》:《六极物理》中关于“现实中的黑洞如何诞生?” 文/耳证人 六极物理/严伯均/接力出版社 如何形成一个黑洞? 广义相对论推论出来的黑洞,表现为时空的极致扭曲。那么物理上,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形成一个黑洞呢? 我们直觉上会认为,要产生一个黑洞,需要有极强的引力场让空间极致扭曲,而这种扭曲只能由质量产生,因此要成为一个黑洞,则需要超级大的质量。宇宙中真实存在的黑洞也确实如此,黑洞的...
查看详情 -
《史前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永远的生态文化论
2022-05-15《史前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永远的生态文化论 文/掘墓人 《史前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陈胜前/三联书店 刚借到这本书时,相见恨晚又心中一惊,我之前所有的疑问几乎都在陈胜前老师的这本书里有所思考和解释,并且所述方面之详细使我之前没有思考到的地方出现开启了新的窗户。待读完本书的最后一段时,却又变成义愤填膺和无可奈何的困顿,重新回到疑惑的状态。相见恨晚是因为,我一直也认为农业起源如同工...
查看详情 -
《鳗鱼的旅行》:追随一场迷人的生命之旅
2022-05-15《鳗鱼的旅行》:追随一场迷人的生命之旅 文/邓安庆 鳗鱼的旅行/[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湖南文艺出版社 每一次去日本,我都要专门去吃一次鳗鱼饭,那被炙烤得香气四溢、酥软可口的鳗鱼块配上香甜的米饭,就如同日本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所言:“只闻鳗鱼味就足以配饭。”但我并未亲眼见过活的鳗鱼,也完全不了解这种鱼类。《鳗鱼的旅行》可以说是帮我补了一课。在看《鳗鱼的旅行》之前,我对此书有小小的误会:我觉得这可能只是一本科普类读...
查看详情 -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我有个主意。坏吗?坏极了。
2022-05-15《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我有个主意。坏吗?坏极了。 文/荆棘海 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美]兰道尔·门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很多年前流行着一句小品台词:“问,把大象放冰箱,分几步?”“分几步?”“你这都不知道吗?分三步啊,先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再把冰箱门带上。”当时台下掌声雷动,大家都觉得这个段子妙极了。但这个问题如果放到兰道尔·门罗这本《如何不切实际地解决实际问题》里可能会更妙。因为门罗会...
查看详情 -
《局外人》:隐形的局外人
2022-04-29《局外人》:隐形的局外人 文/浅草 局外人/[法]加缪/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书店工作期间,最快乐的时候,便是与对胃口的人聊起彼此都喜欢的书的时候。 比如某天看到有姑娘在向她的朋友推荐加缪的《局外人》,边上的我憋不住接了一句:“这本书我也很喜欢。我曾经在三个月里连看了三遍,包括两个译本,仍意犹未尽,想再去看郭宏安的译本。” 那姑娘叫起来:“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我看过三个译本,国内翻译得都不够好,后来去买...
查看详情 -
《乡土中国》:读《乡土中国》
2022-04-29《乡土中国》:读《乡土中国》 文/landcentury 乡土中国/费孝通/青岛出版社 记得在村里读书时,一天夜里熄灯后和宿舍的兄弟们卧谈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人?或者再明确一点:中国人的特征是什么?即我们何以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当时没有讨论出结果,也不会一下子就得出什么结果,因为我发现在探讨“中国人”时,我首先...
查看详情 -
《奇迹》:我读韩东的《奇迹》
2022-04-29《奇迹》:我读韩东的《奇迹》 文/苏美 奇迹/韩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这些年我一直读的诗人有乌青、朱庆和、宇向、小安和韩东。读乌青会高兴,庆和一贯感人至深,读宇向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小安是神仙,此四人我可以直接说出“非常喜欢”,但韩东的诗不是让人喜欢的,而是发人省思,这个过程不完全愉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让人很“难受”。 《奇迹》共分七节:白色的他,致敬之诗,梦中一家人,悼念,时间与旅行,奇迹和心儿怦怦跳。假期没了工...
查看详情 -
《生死疲劳》:佛眼低垂处,生死皆疲劳
2022-03-29《生死疲劳》:佛眼低垂处,生死皆疲劳 文/bookbug 生死疲劳/莫言/浙江文艺出版社 其实我只见过一次莫言。 那是1999年的4月29日,在北京当时的独立书店地标国林风。莫言和余华的双雄会,却在签售环节出现了意料之中的反差:原本应该一人一队的读者却几乎都跑去了余华那边,哪怕不知要排多久,倒乐得我独自一人和莫言聊上了天。记得他问我最喜欢他那本书,我说是《酒国》,他颔首说,好,好;接着又用起...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