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冬牧场》背后二三事

访问量:

时间:2023-05-31


冬牧场》背后二三事

文/如人饮水


《冬牧场》/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1年一个初秋的夜晚,我窝在被子里看《阿勒泰的角落》,从《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到《看着我拉面的男人》,再到《河边洗衣服的时光》,越看越激动。怎么形容那种心情呢?就是你在一条尘土漫天的路上走了很久很久,眼前一片灰败,突然一转头,发现脚边开着一丛遗世独立的从未见过的花,顿时人也不焦灼了,心也不空虚了,口齿生津,满心愉悦。看到凌晨两点多,舍不得合上书页,又生怕一夜就把它给看完了。最后,我忍不住拿出手机,给知交多年的密友发了一条短信,叮嘱她一定一定要看李娟的书,若是错过,太可惜了,这才依依不舍地关了台灯。
    大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或许是被我祥林嫂一样的夸赞绕得喘不过气了,我的领导金马洛突然云淡风清地对我说:“李娟的新稿子,就交给你编吧!”啊!又怎么形容那种心情呢?像是突然被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大馅馅饼狠狠砸了一下,既生疼又甜蜜。我只知道,我的领导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联络远在阿勒泰的李娟,她总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我还知道,让经验不算丰富的我来编她的新书,是领导大人大大地割爱了。这等托付,岂能辜负?
    又过了很久很久,惜字如金的李娟姑娘把成稿默默地过了一遍又一遍,这才小心谨慎地交稿。在此之前,我一直在默默地拜读《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还是一点点地读,舍不得囫囵吞枣。顺便寻找一些装帧、设计、内容都很棒的书,作为编辑过程中的参考。
    9月末10月初,李娟在之前的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上市了,心怀期待地买回一本,翻开一看,顿时想跟这本书的编辑狠狠地熊抱一个——我们太默契了,在编李娟的书之前,一定都看过并且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同一本书,日本国宝级摄影师星野道夫的《在漫长的旅途中》。那是整个2011年我最挚爱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一切,无不贴我心意,令我爱不释手。星野道夫说:“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这句话,用来形容我心中的李娟,和她笔下的文字,再好不过。
如果说《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中的李娟,是那个站在天光之下、草原之上、明亮愉快又亲恋生活的李娟,那么《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中的李娟,则是动荡颠簸的生活之中,投在无边荒野上的一个踽踽前行的孤单背影。一不小心看到了她小心翼翼藏匿的各种悲伤,顿时觉得那些长成之后的清亮无暇,多么来之不易。
这是题外话,不扯远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此后不久,我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冬牧场》,并开始着手编辑这本老天爷砸到我头上的书。编辑一本书的过程其实是细碎繁琐又如履薄冰的。前前后后,站在读者的角度品读,站在编辑的角度审读,逐字逐句地校读,一目十行的通读……看这本稿子的次数绝对不下十遍。每一遍,还是有被一击即中的时刻,有时候忍不住哈哈大笑,有时候忍不住酸了眼眶……
李娟还是那个大家所熟知的李娟,她从来都是不耽溺的,注定不会在小我的情绪里沉沦。尤其在读到“宁静”和“最大的宁静”这两节时,我深深感受到她心中那股柔韧坚定的力量。她像兀自蓬勃的野草一样贴服着深远的大地,把琐碎枯寒的生活,聚合成闪闪发光的不朽钻石。
再也没有遇到比李娟更加珍惜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的作者。我惊讶地发现,编辑过程中每一处细微的改动,小到一个标点是该用逗号还是句号,她都能敏锐察觉,有丁点不妥的,她都会反复思量之后,再和我们商定一个妥帖的表达。
举个例子,细心的读者也许会看到文中前后分别出现了“黯淡”和“暗淡”两个词,并未全文统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上,它们其实被定义为同一个词,“暗淡”是使用时的“首选”,出于保守考虑,大可全文统改,既可规避错误,又能省时省力。但在书中,独有一处,李娟特意用了“黯淡”,因为这个字所涵盖的情感,不止有人生的暗淡无光,还有心境的黯然静默。
后记是后来补上的。那么短小的一篇,大家可能想不到,字斟句酌,她其实写了挺久。
我相信懂得李娟的人,看到后记中那一句“整整半年,赶稿的日子里,冬牧场的荒寒之气渍透了这半年来的喧嚣世事。每到心浮气躁的时候,总算还有磐石镇放胸间,总算不至迷惘”,就会明白,这本她第一次有计划创作的长篇纪实作品,倾注了多少心力,又承载了多少情感。
李娟的灵性与聪慧,固然是上天的赐予。但写作成为她唯一的开启,让她由一个阿勒泰深处四处漂泊的姑娘,变成大家都喜欢的作家,她付出的那些,我们真的看不到。
年前,这本书其实已经基本清样,因为书号原因还没来得及付梓。腊月二十六,我回家的前一天,突然接到李娟的短信,她要求我把最后的清样发给她,她想趁着这个空档沉下心来,把《冬牧场》从头到尾再读一遍,不然她不放心。
节后她如约把电子版发给了我,她读的并不是一遍,而是整整三遍!改的也不是一句两句,而是很多很多!除了这些改动,此后,《冬牧场》还经历了一次大的版面调整,页面尺寸由小32开变成了国际标准32开。我想说,倒版真的……挺辛苦,可是,一本好书,没有任何理由不值得这样的等待和付出。
关于《冬牧场》,想说的话实在太多太多,临到想一一记录下来,却又不知从何道来了。作为一个挚爱李娟作品的编辑,所有的辛苦,自然都抵不过这种相知相遇的幸福,为此我叩谢把这本书放心交给我的领导金马洛。
嗯,最后再说想起的三点:
第一,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套封面,是公司才华横溢的美编姑娘根据李娟拍摄的一张冬牧场的照片,一笔一画手绘而成的作品。为了印出天空湛蓝清澈的效果,她和我一起细细择纸、打样、调色,并坚持腰封也用同种质地的特种纸,又与我一同去印厂盯机,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是她的付出让这本书有了飒爽的样子。
第二,书中选了15张彩插,是李娟在冬牧场拍摄的实景照片。关于这些照片是放在前面还是放在后面,我和我的领导经过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们决定尊重作者的本意,把它们放在全文结束之后。相信大家看完全文,再回过头来一一凝视这些照片,会更能体会冬牧生活的动荡艰辛,以及逐渐消逝的美好诗意。
第三,关于网络书店售卖的《冬牧场》签名版,的确是我们万里遥遥寄到阿勒泰,求来的签名。签名日期可能是4月11日到4月18日中的任意一天。当李娟把这些死沉死沉的签名纸(为了保证成书的质地,我们又不惜成本选了最厚的环衬纸)用EMS邮给我时,只说了一句话:“累死寡人了!”
记得去年,还未关闭微博的李娟在进行网易微访谈时,有读者问道:“哪一种姿态更适合写散文呢?心的漂泊还是身的漂泊?”李娟回答:“我宁可写不出散文,没有任何才华,也不愿漂泊,无论心还是身。”
小小地透露一下,在这本《冬牧场》成书的春夏之交,李娟终于携家中的鸡鸭牛狗,各种动物,浩浩荡荡地搬了家。希望李娟能够从此安定生活,不再漂泊。也希望她在安定之后,继续创作出让我们欢笑、流泪、爱不释手的有力量的文字。

 

 

出处:

——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