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登 录

《闯入不适区》:你的人生奇迹,藏在从未去过的不适区里

访问量:

时间:2022-02-25

《闯入不适区》:你的人生奇迹,藏在从未去过的不适区里

/微格尔青


闯入不适区/[英]法拉·斯图尔/天地出版社





当你要进行一场重要的考试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当你要面对一个工作上的新项目挑战时,你会有什么反应?当你要进行一个关系到人生发展方向的选择时,你会怎么决定?


前方是你从未去过的地方,是让你感到恐惧彷徨的不适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你是前进还是后退?敢不敢义无反顾地踏进去?


01

在阅读《闯入不适区》这本书时,正逢2022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几位选手的表现正完美诠释了他们是如何进入不适区去挑战自我的。


在自由式女子滑雪大跳台比赛的最后一轮,18岁的中国选手谷爱凌成功完成动作,拿到全场最高分,反超法国选手,最终夺得冠军。


但是要知道,大跳台并非是谷爱凌的主项,正式训练也只有一年。最后一轮跳出的向左转体偏轴两周1620度,是目前女子大跳台比赛中的最高难度动作,也是谷爱凌首次在比赛中进行尝试和挑战。她说:我参加比赛不只是为了击败别人,更要挑战自己,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能力。


年仅17岁的中国选手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拿到银牌,创造了中国队在这个项目上的历史最好成绩,打破了欧美运动员对这个项目奖牌的垄断,随后他又在单板滑雪大跳台中拿到金牌。在成为职业滑雪运动员之前,他其实是个曾经参加了多部影视作品演出的演员。


日本花样滑冰选手羽生结弦在比赛中多次挑战花滑高难度动作阿克塞尔四周跳(4A),虽然未能完美完成,也影响了比赛得分,最终没有获得奖牌,但是他仍然以此为目标而不断坚持,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喜爱。奥运奖牌已经不是他的目标,挑战自我,突破人类极限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这几位运动员不断突破自我,毫不惧怕失败,不断在新的领域挑战自己。他们勇敢地走进不适区,既冒着可能失败的风险,也经历着重重压力,但最后都在不断的尝试和挑战中有所突破和提升。曾经的不适区也渐渐成为了他们熟悉的、可以掌控和称霸的区域。


02

美国人诺尔·迪奇提出了一个舒适区理论。人的心理认知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在舒适区,我们处于自己熟悉习惯的环境中,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心里感觉轻松舒适。


学习区和恐慌区可以称为不适区,在这些区域里,我们要面对没有接触过的、不熟悉的事物,有很多陌生的、新奇的,甚至让人感到恐惧的事物,让人感觉压力巨大、严重不适,还有可能导致崩溃退缩。


虽然舒适区可以让我们觉得舒服自在,但是却难以成长进步。只有进入不适区,去接受新挑战和新锻炼,才有可能让自己成长起来,还会激发我们的潜能,发现我们新的能力和人生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但是,正由于不适区存在着许多难关和挑战,很容易引发人们的不适瘫痪,也就是怯场。例如,领导要求你上台发表演讲,客户提出一个很难的业务要求,在考试时遇到一道没有学习过的题目……


那个时候,你是不是会突然间头脑一片空白,无法思考,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如果可以的话还可能马上转身跑开。


的确,我们的身体会在遭遇困难和打击的那一瞬间感觉到难受痛苦,整个人无法反应和行动,从而产生恐惧感,转身离开。这便让很多人退缩和放弃,宁愿躲在舒适区里而不愿进入不适区去面对新鲜事物。


03

《闯入不适区》的作者法拉·斯图尔是一名资深媒体人,曾担任知名杂志《时尚》总编。她指出,在面对困难和障碍时,人们一般有三种常见的思维和反应:


1、障碍逃避者:看到有困难便马上掉头离开,不想也不敢去尝试一下,这是很多人遇到困难时的本能反应。这样虽然可以避免经历痛苦,但也可能会迷失方向,最终一无所成。


2、障碍指责者:有些人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和不足,将无法解决困难和失败的责任推卸到障碍的头上。这样能让自己感觉轻松,也不用承担责任,但是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自己也难以真正有所改变和提升。


就像在本次冬奥会上,韩国选手比赛失利后将责任推到冰面不好和裁判不公平等无中生有的原因上,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技不如人。


3、障碍放大者:有些人看到障碍会产生巨大的恐惧感,并对障碍进一步放大,进行灾难化的想象,认为障碍太大而自己无法承受,结果就是逃避和放弃。


这三种面对问题的表现,我想大家都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这也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面对困难时不加控制的本能反应和行为模式是什么,发现自身的问题和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是什么,可以怎样去调整和改变。


04

斯图尔认为,困难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和持久,而是稍纵即逝,困难也不会削弱我们,而是会赋予我们力量,每个人都能忍受短暂的改变和痛苦。只要能面对和忍受这短暂的一阵痛苦,就能克服困难,勇敢地走进不适区,适应新挑战。


斯图尔也曾多次经历过进入不适区时引发的不适瘫痪的时刻,她将其称为短暂的不适时刻BMD),并提出了一个“BMD方法,就是忍受短暂痛苦、习惯不适、接受新挑战的方法。


实施“BMD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承认你的恐惧,勇敢地走进不适区。


谷爱凌曾经说她爱上了恐惧,就是一种勇敢地承认和面对恐惧的表现。


面对障碍不逃避,不推卸责任,也不掩饰自己的脆弱和恐惧,这能帮助我们看到障碍幻想是什么,它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们有着什么样的目标,只有这样才可能控制恐惧,而不是被恐惧控制。


第二步:识别你的难受时刻,并能在那里感觉到舒适。


舒适有两种,一种是死气沉沉的舒适,就是在熟悉习惯的环境中渐渐麻木。另一种则是活力四射的舒适,就是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和活力,去尝试适应和解决问题,渐渐适应并感到舒适。


识别自己难受时刻的感受、心理反应和行为模式,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状态,去寻找和感受新的舒适感。


第三步:重新想象困难,给困难赋予积极的意义。


人们常常认为,压力会导致崩溃,是一件不好的、让人害怕的事情。但实际上,有实验证明,适当的、受控制的压力能让人的心智和身体都做出积极的反应,成为一种有效的动力,推动人们获得成功,甚至能创造奇迹。


谷爱凌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即使暂时失利也能迅速调整心态,改变策略,重新挑战高难度动作,最终分数反超对手,获得银牌,谷爱凌大心脏也迅速上了网络热搜。这就是一种承受巨大压力、不惧困难、以积极心态去面对挑战的表现。压力非但没有压倒她,还成了她突破自己的强劲动力。


05

面对压力和未知的挑战时,重构对压力的认识,重新想象困难,并赋予其积极的意义,将苦难进行转化,能帮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适应不适时刻。


具体来说,可以对目标进行调整,将长远的大目标拆分为短期的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地去实现。


对于未来目标如何实现、某个难题如何解决的过程,可以进行一个展望,作者将其称为蒙太奇”——像在脑海里播放一段视频一样。这种想象也是一种心理预演,在脑海中对整个事情过程的细节进行构想,比如自己会遇到什么状况,又是如何行动和解决的。


这种积极想象能带动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产生积极的压力反应。很多运动员在比赛前都这样将比赛过程的表现在脑海里过一遍,能帮助自己在进行实际比赛时发挥得更好。


我们还可以将问题写下来,既能缓解压力,又能对困难进行梳理分析,帮助自己提升。并为对困难进行积极诠释,找到奋斗的意义,激励自己鼓起勇气走进不适区。


很多人受到严重打击后会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也常常认为受到伤害只会产生不好的结果。


但是,我们也可以将苦难进行转化,实现创伤后成长。在面对痛苦和伤害时,以怎样的心态和行动去理解和应对,决定着我们是会受伤并一蹶不振,还是会改变并不断成长。


如果你在面临人生的选择而犹豫不决,如果你面对困难心生退意,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跨过难关,如果你想寻找提升和前进的方向,不妨看一看《闯入不适区》这本书,学习如何在困境中挖掘自身潜力、激发潜能的有效方法。




——本文转载自豆瓣书评



版权所有:   2017@眉山市图书馆      /      蜀ICP备09031196号 /      技术支持:四川云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